
奮斗者·正青春丨在非洲踐行醫者仁心
——記第25屆江西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肖凡
1984年出生的肖凡,是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醫師。2019年11月,他作為中國(江西)第15批援乍得醫療隊員遠赴非洲,在當地醫療條件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多次成功搶救危重病患,并積極參與當地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術為當地人民帶去了生的希望。贏得了當地患者的高度評價,并獲得“江西省援外醫療工作優秀隊員”等稱號。日前,他又榮獲第25屆江西青年五四獎章。
2019年11月7日上午,肖凡來到中乍友誼醫院工作剛兩天,醫院麻醉科主任Brahim便急忙找到他:“手術室有一臺罕見的外科手術,患者是一名女性,體內有巨大腫物,擬在椎管內麻醉下手術,實施摘除。”
如果在國內,這類風險的手術是屬于常見的。但在乍得,瘤體如此巨大(約15公斤重)的患者非常罕見。手術開始20分鐘后,患者出血較多,隨著出血量的增多,患者出現生命體征不平穩跡象,有休克乃至生命危險。肖凡立即與Brahim主任展開搶救。但手術室搶救性藥物極其缺乏,連起碼的升壓藥都沒有。危急關頭,肖凡冷靜沉著地通過外周靜脈通道推注血制品加速輸血,在近1個小時的搶救后,患者生命體征平穩,轉危為安,手術順利完成。
在乍得工作期間,這樣緊急救援的故事經常在上演,合作出擊、通力配合,也是搶救患者的關鍵。
2020年3月19日,乍得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確診,肖凡和隊友的工作除了日常診療外,又增加了一項重要工作——抗疫。2020年5月3日下午,肖凡感覺身體不適,測量體溫37.2°,肖凡主動進行了自我隔離,晚上體溫升至37.6°,并伴有咳嗽。由于乍得處于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檢測及治療能力薄弱,幾天后,經專家組討論,肖凡初步排除了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在服用抗病毒藥物和隔離兩周后,解除了危險。
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后,肖凡便立刻和隊員再次投身工作中。在非洲的抗疫,雖然面臨很多困難,但肖凡堅定且從容:“在防護不足的情況下,盡管感染病毒的風險很大,但我們這群來自中國的醫生一直堅守崗位,這是我們作為醫生的使命與擔當。”
江西日報記者朱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