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奮斗者·正青春丨用音樂為農村娃插上夢想的翅膀
——記第25屆江西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肖惠文
本報記者齊美煜
在泰和縣水槎鄉,“90后”音樂教師肖惠文時常帶著學生在竹林間、小溪邊練習吹笛。音樂就像一顆種子,在林間溪畔流淌,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日前,肖惠文榮獲第25屆江西青年五四獎章。
2017年9月,25歲的肖惠文從廣東回到家鄉江西,擔任泰和縣水槎鄉中心小學音樂教師。然而,肖惠文的第一堂音樂課上得并不順利,他猶如被當頭澆了一瓢冷水。純講授樂理知識對這群音樂基礎薄弱的孩子們完全不起作用。課后,肖惠文開始反思,“怎樣才能讓音樂教學走進農村孩子的心靈?”幾番思考后,自幼學習吹竹笛的肖惠文開始琢磨著把竹笛加入教學。
2020年10月,肖惠文從班里挑選30多名學生成立竹笛興趣班,每周固定上課,假期集中訓練。孩子們就像一張白紙,肖惠文耐心地從氣、唇、舌、指上的基本功開始教起。一點一滴積累,孩子們逐漸叩開了竹笛吹奏之門。
在肖惠文看來,如果孩子們既會吹奏竹笛,還會制作竹笛,了解竹子是怎樣變成竹笛的,懂得其中的工序和艱辛,他們會更珍惜手中的竹笛,更能品味出笛聲的悠揚韻味。學校的后山有大片竹林,肖惠文就地取材,買來工具磨制竹笛,并利用假期到外地拜師學藝。采竹、整形、打孔、調音、拋光……竹笛的制作十分考究,過程中會產生很多思考,比如,反復調音能增強對好音色的認知和判斷。肖惠文將這些思考視為理解樂理的很好機會,積極引導孩子們去體驗。
從吹奏竹笛到制作竹笛,再到竹文化講解,孩子們的心靈漸漸豐盈了起來。在肖惠文的努力下,如今,學校600多名學生中,已有200多人學會了用竹笛吹奏簡單的樂曲。在隨風飄揚的悠悠笛聲里,孩子們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
“我教孩子們吹竹笛,并不是想要他們吹奏得多么專業,而是想以此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讓他們可以感知音樂的魅力,去見識更寬廣的世界。在農村學校做一件這樣的事情,我覺得非常有意義。我會繼續堅持下去!毙せ菸恼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