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青春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新時代的青春答卷,如何書寫?
青春的模樣,是奮斗的模樣。贛鄱大地,處處刻印著青年奮斗的足印,洋溢著青春火熱的激情。今天,讓我們走近5名揮灑青春的青年,聆聽他們的澎湃心聲,感受他們的堅定步履。
在人生角色轉變中綻放青春
講述人:江西天柱峰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田李俊
我今年37歲,2021年4月起擔任江西天柱峰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從上海的摩天大樓來到銅鼓的大山,從朝九晚五到沒日沒夜,從一個白凈書生曬成一個黝黑的漢子,從注重個人享受生活到帶領整個團隊一起奮斗。這些轉變,換來的是人生價值的升華、公司的蝶變和帶動當地鄉村振興發展。
25歲從美國留學回來后,我一直在上海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工作,成長為公司高層后,年薪高達七位數。
2020年底,父親讓我到銅鼓去,接手他創辦的江西天柱峰旅游發展有限公司。銅鼓給我的印象是,山清水秀、風景優美,但跟沿海城市相比,經濟相對落后。當時,我猶豫了很久,但作為家中長子,加上我也想嘗試一回人生角色的轉變,于是答應了父親。
來到天柱峰景區,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天柱峰景區是一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雖然資源稟賦較好,但經營一直不溫不火。我先后到全國30多個景區進行考察調研,對如何經營基本上心中有數了。
公司員工原來平均年齡近50歲,思想比較保守,缺乏創新意識。我先后招聘了十多名優秀的“90后”本科生、研究生,還有留英的研究生。每天,我帶領工作人員,在景區忙碌著。揮舞鋤頭,搬運材料,在荊棘叢中穿梭,人曬黑了,手上、腳上被劃出一道道口子,鮮血直流。員工笑稱“黑了看起來更親切”。我明白,打造優秀團隊,我要以身作則。
一年多來,我們建設了4座網紅橋、開通了環湖游航線、網紅小火車……景區生意好了,集鎮也變得人氣旺盛。一次,集鎮上一名雜貨店的老板對我說:“田總,天柱峰景區生意好了,我們的生意都好多了。”聽到這句話,我感到這一年多所做的,是一件多么有價值的事情,我的辛苦沒有白費。
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努力將天柱峰打造成國家5A級旅游景區。我不敢保證自己能夠做得有多好,但既然選擇了,便只顧風雨兼程。
與大自然的雙向奔赴
講述人:江西省林業科學院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曼玉
我來自江蘇徐州,今年7月,博士畢業來到江西省林業科學院工作。
近半年時間里,我去了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4個保護區,參與了資溪縣和新余市的動物調查工作,主導完成了一次環鄱陽湖的候鳥調查工作。
常跑野外,不少人問我,你一個女孩子經常往深山密林里跑,不怕呀?說真的,我還真不害怕。我出生在農村,親近自然的體驗很多,也很有興趣,加上不斷積累動植物知識,就更不怕了。
我本科學的是環境工程專業。一次專業課上,老師講起美國黃石國家公園從森林大火中獲益的美洲白皮松。在大火的炙烤下,松樹的球果迅速打開,種子落到地上。借助動物伙伴的幫助,松樹種群在火后擴散生長。我驚嘆,原來,大自然也在追尋平衡,每個物種都有自己的生存策略。那時,我心底萌生了一種沖動:探索自然的平衡之道。
碩士研究生階段,我改學生態學專業(恢復生態學方向)。研二的一次野外調查,又讓我重新思考自己的興趣所在。當時,我去的是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墨色石壁上開著長瓣馬鈴苣苔,松軟泥土里長著五嶺龍膽,陡峭山崖上的油點草隨風搖曳,毛冠鹿鉆入2米多高的茅草叢……沿著山崗行走,目之所及,皆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些畫面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怎么也忘不掉。這也是為什么后來我讀博,把專業方向轉為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
野生動植物與大自然的互動十分智慧。我們的探索,是發現,是知曉,更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它們。一次次野外調查,不僅擴大了我的知識半徑,還讓我看到許多動人的景致。比如,保護區的護林員守艱辛寂寞、護茫茫綠海;從前的獵手變為野生動物保護者,給我們當起了向導,等等。
古人說,三十而立。很慶幸,30歲的我,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業,并為之奮斗。作為一名從事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工作的青年科研人員,我希望通過自己的持續努力,讓壯美的大自然因為這些生靈而永遠生機勃勃。曠野青春,有夢就去追!我相信,我能行!
每一種奮斗的姿態,都是怒放的青春
講述人:江西省軍區新兵李多藝
我今年24歲,是北京市平谷區人,今年9月光榮入伍。我覺得青春就是懷揣夢想,并為之努力奮斗。
入伍前,我是首都師范大學物理系的一名研究生。許多人問我,你是研究生,又是女孩子,為什么要當兵呢?其實,我從小就對軍人充滿崇敬,夢想成為一名軍人。有句話叫“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我認為軍人就是這樣的人,他們舍小家為大家,默默守護著國家安瀾。
參軍入伍的要求是很嚴格的。讀本科時,我就多次報名參軍,可每次都過不了體檢關。盡管屢屢落選,但我并沒有放棄當兵的夢想,一直堅持鍛煉身體。考上研究生后,我幸運地遇上了研究生入伍年齡放寬的好政策。這次,我終于實現了軍旅夢。
新兵訓練營的生活緊張而充實。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熄燈,工作、學習、生活都要踩著鐘點,一環扣一環,一步趕一步,稍不留神就會掉隊。宿舍要一塵不染,被子要疊成豆腐塊……部隊嚴格到極致的衛生和內務,成為我要攻克的第一個難關。在指導員、班長的幫助下,我從一開始的手忙腳亂、不得要領、心浮氣躁,到如今的有條不紊、得心應手,我的意志也在一點一滴中得到磨煉,改掉了自由散漫的生活習慣。
第二個攻克的難關,就是體能。入伍后,第一次跑操,我就中途掉隊了。之后,每次體能訓練時,我都鼓勵自己,堅持、堅持、再堅持,決不能放棄,來部隊可不是過舒服日子的。我全身心地投入訓練。每次訓練后,我的腳上都會起一個個的血泡,漸漸地,這些血泡磨成了繭,成了我進步路上的見證。如今,跑3公里,我不但可以跑完全程,速度也越來越快。
現在的我,齊耳短發,每天“素顏出鏡”,皮膚也曬得很黑,可我覺得自己青春無敵,因為汗水是最好的護膚品。在軍營奮斗的道路上,我不斷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也明白了一個道理:每一種奮斗的姿態,都是怒放的青春。
奪下“金頭盔”,擦亮“火焰藍”
講述人:南昌市紅谷灘區九龍湖政府專職消防救援隊隊長麥玉山
我來自廣東云浮,今年27歲,2013年當兵入伍進入南昌市消防支隊特勤大隊,成為一名消防戰士。
5年多的當兵經歷,是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這段時光,我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并且因為訓練成績突出,榮立3次個人三等功。
2019年,伴隨消防救援隊伍改革轉隸,我退出了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在南昌找了工作。第二年,灣里管理局招聘政府專職消防隊員,曾經的領導和戰友建議我去應聘。那時就發現自己還是喜歡消防員這份職業,就果斷去了,成為一名政府專職消防隊員。同時,我還加入了南昌市雄鷹救援隊。
恰逢第二年,應急管理部要在南京舉辦全國消防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當時挺想嘗試,于是報名參賽。通過4個月系統訓練,我站上了賽場。但沒想到,在第一個科目——攻堅技巧上,就出現了意外。
當時,要拿著切割機切割綁在電燈泡上的一根鐵絲,但力道沒掌握好,在切斷鐵絲后,還切破了燈泡,名次瞬間掉到了第13名。
我很快調整心態,告訴自己要穩住。后面在掛鉤梯、百米障礙等科目上,我都實現了正常發揮甚至是超常發揮,重新躋身第一梯隊。最終,我排名核算總分第一,成功奪得滅火戰斗員項目金牌,為江西拿到那屆大賽6頂“金頭盔”之一,那是賽事的最高榮譽。
載譽歸來后,我又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這也更加堅定了我干好消防員的決心。
如果說青春有顏色,于我而言,那就是“火焰藍”。是“火焰藍”給了我職業歸屬和榮譽,給我戴上了“金頭盔”。今后,我將持續奮斗,以“金頭盔”時刻鞭策要求自己,以過硬的技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火焰藍”增光添彩。
鄉親們開心,我也開心
講述人:蓮花縣路口鎮神嶺山生態農業全程機械農事服務中心負責人賀云鵬
一身汗、兩腳泥,從一間小辦公室到一家農事服務中心,從買第一臺機械到組建一個機械團隊,“奮斗、拼搏”是我這八年最大的感觸。
我初中畢業后就在外務工,2013年看到家鄉有土地撂荒的現象,便有了一個想法:回鄉做農業。一不做二不休,隔年我就放棄了外面穩定的工作,回到家鄉承包土地,帶著鄉親們干起了特種養殖。沒過幾年我就在當地成立了蓮花縣神嶺山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并在2021年升級為神嶺山生態農業全程機械化農事服務中心。
在旁人看來我是幸運的,但只有自己才知道其中的苦辣酸甜。要想做好現代農業,需要時刻關注行業動態。當我了解到國家正在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后,2018年,我嘗試購置了3臺農業機械設備。剛開始我完全搞不懂農機服務,但我從沒想過放棄。參加農業技術培訓、學習理論知識、向有經驗的同行取經……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和這些“大塊頭”打交道。終于,我也成了“半個農機專家”。
解決了技術難關,又籌集到了資金,我陸續引進了多臺農業機械設備,大幅度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服務中心采取農業機械經營、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業新技術引進等多種生產經營模式,規模越辦越大,效益越來越好。
我在這里長大,賺錢之后回報家鄉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首先就是帶著鄉親們共同致富。去年,我們帶動了1200戶農戶,實現戶均增收4500元。鄉親們開心,我也開心。其次是培養年輕人,記得有個“00后”小伙子曾跟我說:“跟著鵬哥干,既掌握了專業技能,又能賺錢養家,真好。”我聽到后有種說不出的欣慰。未來的農業生產需要青年,我一定要傳好接力棒,盡自己所能幫助他們。
今后我將以打造省級全程機械化農事服務中心為目標,發揮自己的優勢,讓企業更強、家鄉更美、鄉親們更富。
項目團隊:朱晨欣本報全媒體記者胡 萍齊美煜李 芳卞 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