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濟大學南昌片區贛籍學子在滬中秋團圓活動在鳳寶齋順利舉行
9月15日下午,鳳寶齋開展了一場別有意義的團聚會——同濟大學南昌片區本科招生組(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為70余位南昌高中畢業19-24級贛籍同濟學子舉辦的中秋團圓聚會。有思念,才是團圓,在一起,便是中秋。江西省人民政府駐上海辦事處綜合服務處處長謝丹、南昌市人民政府駐上海聯絡處干部朱京璽、亦星集團董事長鄧華禮、同濟大學江西校友會副會長張義鋒、同濟大學南昌片區本科招生組組長、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鄧子龍共同參與活動。

亦星集團董事長鄧華禮先生的講話拉開了活動的序幕。他向大家簡短地介紹了亦星集團的發展歷程并分享成長經歷,他說:“亦星集團發展至今20年,這一路走來有困難的時候,也遇到過幫助自己的貴人,我始終保持不畏艱辛的態度和一顆感恩的心。希望各位江西學子在上海學習之路能保持初心、積極進取、精益求精;亦星集團是各位老鄉的他鄉之“家”,未來的學業、事業、生活有需要幫助的,可以回到“家”來,我們一起分享快樂,分擔憂愁,解決問題。”

隨后,同濟大學江西校友會副會長,江西寧建投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董事、教授級高工,同濟大學82級建筑系畢業生張義鋒講話。張會長創辦了江西第一個甲級設計院,而同濟在江西是金字招牌。“別人說你同濟大學高材生都解決不了那誰能解決呢?”這一席話讓在場學子們滿滿的為“同濟”而自豪。
同濟大學南昌本科招生組組長,環境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西師大附中畢業生鄧子龍老師發言。他總結了同濟大學歷年在江西尤其是南昌地區的招生概況,而這也正是我們大家中秋佳節相聚在此的緣由。“每一個來自贛鄱大地的同濟本科生都是千里挑一的”,大家深受感動、備感榮幸。
24級環境學院資源環境方向研究生新生、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南昌縣蓮塘第一中學畢業生龔浩宇同學分享他的心得。作為在場多數人的學長,他真摯地給予了同學們本科路上的指引與提示,熱情地分享了他的經歷與感受,讓同學們若有所悟、受益頗多。
緊隨其后的是22級經管學院數理金融專業學生、南昌市第二中學畢業生劉思穎發言。對于24級同學們來說,思穎學姐更加接近、了解本科的基本情況,她用溫柔的嗓音細致地把關于同學們學習、生活上的指引和建議娓娓道來,贏來陣陣掌聲。
最后是24級智能制造與新能源工科實驗班學生、江西科技學院附屬中學畢業生雷志成發表新生感言。從面對未知與陌生的無措,到步入正軌,他的分享得到了在場每一位同學的共鳴。愿今日相聚在此的我們,都能邁向更美好、更遠大、更接近幸福與夢想的新征程。

隨后大家集體來到了上海火車頭體育場,趁著大雨來臨前合影留念。雖然天空中烏云密布,大家的心情卻興奮而雀躍。22級外語學院日語專業本科生、來自南昌二中的吳晨宇作為攝影師用鏡頭記錄下了大家的歡聲笑語、青春面龐。

接著同學們分成小組參與了非遺漆扇DIY和聆聽書法大師分享活動。漆扇老師楊彎彎引領同學們走近漆扇藝術,感受文化魅力。同學們親自體驗,每一步都充滿了樂趣與挑戰,見證了油漆如何在水中千變萬化,感受穿越時空的匠心獨運,傳承文化,播種希望。

此外,書法大師江家山人的書法分享活動也精彩紛呈。同學們紛紛圍觀大師現場書寫:研墨、揮毫,書法是一種儀式、一種致敬。聽完書法老師江家山人分享之后同學們都為中華書法而震撼,受益匪淺。學生們對國學書法熱情高漲,在老師的墨香暈染中,探討書法的魅力。他們認真地欣賞、學習、交流,沉浸在國學的海洋里。

在優雅舒適的鳳寶齋,同學們三三兩兩茶敘,互通有無。此次活動不僅讓師生們感受到了傳統節日的魅力,更是共飲贛江水的同根同源之情深深扎根于心中。
鳳寶齋今天還特意為各位學子精心準備家鄉的美食——江西小炒,讓同學們回味家鄉的味道,以解相思之愁。品嘗江西菜肴,暢享家鄉味道!一道道正宗美味的贛菜一盤盤上桌,活動的氣氛已然被推向了高潮。江西特色瓦罐湯、南昌炒粉、拌粉、湯粉、辣椒炒肉、梅菜扣肉、井岡山煙筍、小炒黃丫頭、鮮炒河蝦……空氣食色俱香,箸盤碰撞之間,一道道佳肴頃刻之間便隨熱情下肚。

書法老師江家山人在晚宴中,給同學們贈送墨寶,鼓勵大家多學習國學文化,傳承中國傳統仁義道德,做重情重義之人。

中秋佳節來臨之際,亦星集團鄧華禮董事長懷著一個南昌人“家”的心,我們深知大家在外求學不能與家人團圓的鄉愁之苦。在同濟大學江西招生組南昌片區的精心策劃下,希望同學們能感受到同濟大學給學子的關愛,將愛傳遞,學業有成后造福社會。

在活動的最后,同學們一起欣賞各個作品,分享著中秋的喜悅。亦星集團誠摯地感謝江西省人民政府駐上海聯絡處、南昌市人民政府駐上海聯絡處、同濟大學江西校友會嘉賓百忙之中蒞臨活動現場。此外,也向同濟大學南昌本科招生組組長,環境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西師大附中畢業生鄧子龍老師表示敬意,桃李芬芳,馥郁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