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大禮包”繪就江西幸福“新畫卷”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60億元,城鎮新增就業41萬人”“建設300個‘一老一小幸福院’,提升老年助餐服務水平”……1月17日上午,江西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省長葉建春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用實實在在的數據,展現了熱氣騰騰的民生畫卷。
細讀今年的江西省政府工作報告,一個個飽含“溫度”的詞語展現了江西發展與民生改善的同頻共振。諸如,“新增就業”“提高最低工資”“新增學位”“養老”“智慧醫療”“高效辦成一件事”……這些高頻出現的民生詞匯牽動人心,也讓生活在贛鄱大地的人們,對江西未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充滿了期待。
近年來,江西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以更實舉措、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剛剛過去的2024年,江西省全面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10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令人欣喜的是,江西省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2%、6.1%左右,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標準連續18年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水平穩居中部地區第一。此外,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4.4萬戶,新增社區嵌入式養老院47家,新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656所、新增學位16.4萬個……一串串數字,彰顯了江西民生改善的“亮麗成色”,也讓江西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明確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以辦好10件民生實事為牽引,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無論是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60億元、城鎮新增就業41萬人,還是建設改造90家區域性中心敬老院、推動鄉鎮敬老院轉型升級,抑或是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增加“好房子”供給……一系列新的溫暖舉措,有效回應了多群體、多層次的民生需求。可以說,這份有厚度、有溫度的“民生大禮包”,必將創造出更有盼頭、有奔頭的美好生活,不斷繪就江西更加幸福的“民生畫卷”。
大江時評特約評論員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