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履職故事|全國人大代表伍映方:匠心守護非遺根脈
2025-03-04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編輯:伍群珍作者: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靖安縣靖窯陶瓷坊技工伍映方正在工坊制陶。朱兆愷攝
2月15日一早,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靖安縣靖窯陶瓷坊技工伍映方和兒子一道,點燃了開春第一窯。泥土的芬芳、窯火的熱浪,訴說著這位陶瓷匠人對非遺技藝的守護與傳承。
在泥與火的淬煉中,伍映方不僅用30余年的堅守“復活”了失傳數千年的蛋殼黑陶古法柴燒技藝,還以一名人大代表的擔當推動相關非遺保護標準體系建設,讓非遺煥發新生機。
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伍映方將非遺保護與傳承作為履職重點。去年的全國兩會,他提交了《關于專門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專業技術職稱評審體系的建議》,直擊非遺傳承人隊伍建設的痛點。他提出:“當前非遺從業者評價體系缺失,虛假宣傳擾亂市場。建立專業職稱評審制度,才能讓傳承人更有尊嚴地堅守技藝,確保非遺傳承的純粹性。”這一建議引發廣泛關注,被業內視為破解非遺人才斷代難題的可行之法。
今年全國兩會,伍映方將在持續聚焦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提出建議,暢通傳統技藝工匠職業發展通道,鼓勵年輕人學習傳承非遺技藝,讓非遺煥發新生機。
伍映方的建議源自深入調研。在履職期間,他走訪多地,拜訪民間工匠,伍映方發現,不少傳統工藝受到現代工業的沖擊,面臨后繼乏人等問題,需要加大支持和保護力度。
為了保護非遺文化,伍映方參與完成了《傳統黑陶制作技藝》《基于GS1標準的現當代藝術品標識與追溯管理規范》等6項省級地方標準,填補了江西省非遺技術標準的空白。靖窯也被授予“國家標準技術創新基地(江西綠色生態靖窯古陶瓷中心)”,成為全國非遺標準化實踐的標桿。
備案號:贛ICP備15000060號-1 江西日報社全球贛商網版權所有,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