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風險收進所內 讓穩定留給社會
——江西省病殘戒毒人員收治所積極落實“應收盡收、應戒必戒”
病殘吸毒人員收治工作,一直是一個社會難點問題,嚴重影響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
近年來,江西省病殘戒毒人員收治所(江西省病殘吸毒人員收治中心)依托江西省胸科醫院豐富醫療資源,探索打造“所+醫”收治模式,建設省長征醫院補充收治點,做到病殘戒毒人員應收盡收、應戒必戒,最大限度“把風險收進所內、讓穩定留給社會”,有效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高位推動破“收戒之困”
病殘吸毒人員收治難,難在機制不暢、責任不清、保障不足。2025年初,江西省禁毒委打出“組合拳”:2月19日,省禁毒委出臺《江西省強制隔離戒毒及病殘吸毒人員收戒收治工作機制》,明確各部門職責;3月10日,全省禁毒工作暨突出毒品問題治理攻堅部署視頻會議在南昌召開;3月18日,全省強制隔離戒毒暨病殘吸毒人員收治部署會召開,全面吹響了全省病殘吸毒人員“歸位”“清零”攻堅戰的沖鋒號。

“必須把風險收進所內,讓穩定留給社會!”江西省戒毒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賀秀濤多次強調。病殘吸毒人員收治難,最主要的還是病殘吸毒人員身患多種疾病且病情復雜多變,風險系數極高,倚病拒戒難管理,是名副其實的“燙手山芋”。江西省戒毒管理局主要領導一線調研,從人財物全方位傾斜,建立專題調度機制破解法律適用、經費保障等堵點,推動應收盡收,應戒必戒向縱深發展。
“所+醫”聯動破“救治之難”
收戒進所是前提,“治得了”才是關鍵。

“劉主任,戒毒人員姚某的病情還有什么需要關注的?”民警陳茂華在警醫聯席會上問。用好警醫聯席會和民警跟班查房兩項工作機制是江西省病殘戒毒人員收治所做好收治工作的重要法寶。該所創新“醫療嵌入監管”模式,與省胸科醫院深度合作,首創“所內醫院”——每天2名醫生、7名護士24小時駐所巡診,對艾滋病、肺結核等傳染性疾病患者實行“診療、服藥、監測”閉環管理。通過“警醫聯席會”“跟班查房”等機制,民警與醫護人員每日研判病情,實現疾病“早發現、早處置、早治療”,有效破解病殘吸毒人員疾病診治難題。

針對省胸科醫院專科以外的病癥,2025年新增的江西省長征醫院補充收治點投入使用,依托其二級甲等綜合醫療資源,收治心腦血管疾病、骨折、抑郁癥等患者,形成“專科+綜合”互補格局。“對于病情復雜、超出診治能力的病殘戒毒人員,我們建立了專家庫,邀請其他醫療機構專家來所會診,需要馬上手術的,我們依托醫聯體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綠色通道直接手術,待患者病情穩定后重新收治,切實做到在風險可控范圍內‘應收盡收、應戒必戒’。”副所長黃勇補充道。
“隱患點”蛻變為“安全線”
“以前有個患艾滋病的吸毒者常帶人出入小區,小偷小摸不斷,現在他被收治后,小區終于清凈了!”萍鄉市某小區居民林大媽感慨道。隨著一批長期流散社會的病殘吸毒人員“應收盡收”,社會治安明顯改善。
“過去因無專門場所,我們對患傳染病的吸毒人員只能‘抓了放、放了抓’,現在有省收治所兜底,執法不再‘打折扣’。”萍鄉市公安強戒所相關負責人坦言。在社會基層治理中,該所主動靠前,與地方公安機關、公安強戒所建立良好溝通協作機制,對公安收治階段不具備收治條件的病殘吸毒人員采取“離所就醫”方式予以代管;開展“禁毒宣傳進萬家”活動,向群眾普及病殘吸毒人員收治政策,從源頭減少誤解與恐慌。“我們不僅要‘收口’風險,更要‘輸出’穩定。”江西省病殘戒毒人員收治所所長梁顯輝表示,該所正探索“戒治-醫療-康復-回歸”全流程管理,力爭讓更多病殘人員擺脫毒癮、重返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