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才飛地”到“科技副總” 從“產教融合”到“伯樂獎補”
贛鄱大地構筑人才“強磁場”
博士們告別體制“舒適圈”,在商業浪潮中勇立潮頭;“人才飛地”跨越山河,實現智慧與市場的雙向奔赴;“科技副總”扎根車間,將論文寫在生產線上……作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要素,無論是產業工人還是高層次人才,都是地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
近年來,我省各地從破解企業用工難等問題入手,持續加碼人才政策,全方位搭建人才舞臺,讓各路英才在贛鄱大地盡展所長、建功立業。
文/鄒佳貝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陳陽
聚焦企業需求,人才招引“提質增量”
4月27日,在安遠縣江西山河電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河機電”)生產車間內,龔長娣正熟練地操作各類機器設備,繞線、嵌線、裝配……每一個動作都干凈利落。
龔長娣是安遠縣三百山鎮虎崗村村民。往年春節后,她都會前往東莞務工,但始終牽掛著家人。她說:“孩子總在電話里哭著說想媽媽,我心里特別難受,F在好了,在家門口就能上班,每天都能陪孩子!
今年年初,安遠縣舉辦“春風行動”招聘會,龔長娣得知消息后立即應聘,順利找到了滿意的工作。如今,她步行即可上班,既能陪伴孩子,又能用專業技能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凹亦l的工廠條件不比外地差,收入也不低,廠里還配有食堂和兒童房,解決了我們的后顧之憂,工作更舒心了!
山河機電總經理謝順山表示,原本擔心存在招工難,但在當地政府協助下迅速得到解決。目前公司員工有130余人,未來業務擴張后還需招聘近百人。
同樣取得良好成效的還有南昌市青山湖區近日舉辦的招聘會。通過線上線下聯動,該活動既緩解了企業招工難,又幫助求職者實現高質量就業。
南昌高新區此前有企業反映人才需求迫切。該區迅速響應,為該企業“量身定制”人才服務座談會,現場解決人才引進難題。此外,該區去年還赴北京、成都、西安等城市開展“書記部長進校園”暨“百場校招”活動,組織近千家企業攜3萬余個崗位走進省外重點高校,吸引大批人才關注。
“我們收到大量優質簡歷,計劃引進一批重點高校碩博人才!苯髡遵Y半導體有限公司人事負責人呂春花對活動效果給予高度評價。
井岡山經開區木林森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木林森”)也曾面臨專業人才短缺問題。當地政府推動產教融合,通過校企合作共建“木林森學院”!皩W院已為企業培養輸送近千名優秀畢業生,實現企業與人才雙贏!本畬浇涢_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讓人才愿意來、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
在過去,人們印象中的精英人才總是更傾向于進入體制內工作。然而據新華社報道,在江西100個縣(市、區)引進的博士高層次人才中,有近九成選擇在各地企業就業。
“與之前在大城市工作相比,贛州的發展環境和創新氛圍能讓我更好地實現科研和創業夢想。”江西惠寵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90后”特聘教授胡曼麗表示。從武漢來到贛州后,她不僅獲得了市政府配套的精裝人才公寓,還享受子女對口入學、醫療交通綠色通道等政策,省內景點旅游也可免票。
更關鍵的是這里實現了科研與產業的深度融合。目前,胡曼麗團隊的寵物食品研究成果正在加速轉化,這讓博士們獲得滿滿的成就感。章貢區創新推出“政府用人+院校上編+企業發薪”合作引才機制,并實施“科創飛地”“周末工程師”等柔性引才模式,有效破解了人才引進瓶頸。
銅鼓工業園的江西坤隆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坤隆”)同樣受益于人才戰略。董事長鄒斌坦言,近十年企業發展中,技術和人才是最大的制勝法寶。
“2016年起我們就在長沙建立了‘人才飛地’!编u斌介紹,公司智囊團由20余名985高校博士、碩士組成,專注技術研發與市場營銷。
總工程師高尚就是其中代表。這位鄭州大學本科、華東理工大學碩博連讀的高才生,2019年通過銅鼓縣“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引進”項目加入企業,現全面負責企業管理與技術創新,并擔任黨支部書記。
在他的帶領下,企業創新開設“工間微課堂”并開展“工間金點子”等特色活動,累計收集有效提案27份,實現降本增效400余萬元。
新干縣則聚焦重點產業升級,首創“企業出題、政府搭橋、高校解題”產學研合作模式,率先推行“科技副總”專項工作。據統計,該縣已有33家企業引進“科技副總”,解決關鍵技術難題10個,搭建科研平臺8個,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厚植沃土,為人才搭建干事創業的舞臺
對人才而言,擇一城而居,不僅要看GDP,更要看“生活友好度”。
在南昌高新區求職,人才可享受驛站免費入住90天;選擇高品質人才公寓,還能獲得租金優惠;就醫綠色通道、子女入學服務……一項項真招實策,為青年科技人才創造了更多機遇。
金溪縣也同樣提供各種“好機遇”: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來金溪創業,可獲科研經費獎補和安家費;青年人才就業,享受免費住宿等一站式服務;企業引進高校科研院所人員擔任“科技副總”……從科技創新前沿到高質量發展實踐,金溪縣將人才需求擺在突出位置。
新干縣成立鹽化產業博士服務團工作站,發放“人才綠卡”、每人每年3.6萬元生活補貼,從住房、補貼到健康體檢提供全方位支持,最高給予500萬元資助,并設立“新干英才伯樂獎”,讓人才獲得實實在在的實惠。
我省多地已形成共識:擁有人才優勢,就能集聚創新優勢,培育產業優勢,最終轉化為發展優勢。
如今的江西,“筑才”品牌愈發響亮,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暖心留才的氛圍日益濃厚。在這里,人才與地方發展同頻共振的故事正在不斷書寫新的篇章。